
錨定效應(Anchoring Effect),又稱沉錨效應,是指人們在作出經濟決策時,思維往往會被腦海中馬上跳出的那個信息所左右,此信息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,把我們的思維牢牢固定在某個位置。許多經濟和金融現象都深受錨定效應的影響。用得最多的錨定效應的案例,分別是:
原價和現價:一雙球鞋現價299元,不算貴也不算便宜,但是當商家把原價1299現價299標上去時,顧客頓時覺得好劃算!雙十一,618,黑五,都是這種套路。
為什么要分中杯大杯?
中杯和大杯:中杯、大杯、超大杯幾乎已經成了咖啡、茶飲商家的標配規格。其實中杯往往就是商家下的那只“錨”,很多人會為了性價比果斷選擇大杯,明明顧客多花了錢,反而還會覺得自己占到了便宜!
因此,深圳尚上策品牌營銷機構唐勇菊認為,錨定效應在品牌策劃上的應用,要用好三點:
一是品牌定位不可馬虎,這是品牌首次拋出“錨點”的行為,直接決定消費者對其的價值判斷,而且這種錨點往往具備向下的不可逆性,即原來定位低了,就很難往上走。
第二,巧妙設定好自己的“中杯”,中杯既可能是現金牛,也可能是襯托高端款的“錨點”。
第三,用形象、情懷和故事去做“原價”,用交互、促銷、場景去做“現價”,讓消費者在原價的心理上,舒舒服服按“現價”去成交。(作者唐勇菊,二十年品牌營銷實戰專家。3家世界500強品牌顧問,深圳尚上策品牌營銷機構創始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