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意讀到一本營銷類書籍,其作者有一個觀點:反對定位主義,反對定位無用論。這是對的。稍有經驗的品牌營銷人都知道,定位不是萬能的,但定位是確實有效的。
定位原著
但是,作者的詳細觀點就有問題了。在“反對定位主義”的論點中,他列舉了幾點:1、企業的生存階段不要奢談定位;2、企業資源短缺無法傳播定位;3、定位必聚焦,違背中小企業的發展戰略;4、無法前瞻性地判斷定位是否正確;5、企業無法守住定位而被行業大鱷覆蓋。
首先是生存階段不奢談定位、企業資源短缺無法傳播定位的觀點,這是非常偏頗的,也是對定位理論和實踐的誤解。為什么會有這種觀點?因為一些人是從字面去理解定位的,定位理論的核心原理“第一法則”,要求企業必須在顧客心智中區隔于競爭,成為某領域的第一,以此引領企業經營,贏得更好發展。很顯然,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是沒有能力和資源做某領域的第一的。但是否就說明中小企業或生存階段談不上定位呢?這就要談談定位理論在實踐中的引申含義和實質了,從目前的實踐看,凡是通過創造獨特的產品或品牌形象,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區別于競爭對手,從而在消費者心中占據有利位置的行為,都統稱為定位戰略。所以,“成為某鄰域的第一”并不是數量(市場份額、銷量等)第一,更可以是風格第一、特點第一、形象第一(第一或唯一,都是同一邏輯)。因此,如果一個企業、產品、品牌在生存階段都不知道往哪走,能有什么特色,占據哪個細分市場,滿足哪個族群消費者,那么,它是不可能有前途的!記住,定位不僅僅是你對產品要做的事,而是你對預期客戶要做的事。
其次是“定位必聚焦,違背中小企業的發展戰略”,恰恰相反,正因為是中小企業,才需要聚焦!在商業競爭中,中小企業常常面臨資源有限的挑戰,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并取得競爭優勢,聚焦戰略成為關鍵。這些聚焦戰略包括:市場細分聚焦、人群聚焦、產品或服務聚焦、資源聚焦、戰略聚焦、創新聚焦等等,不贅述。
第三,“無法前瞻性地判斷定位是否正確”,這個觀點更搞笑。正因為市場和環境、消費者偏好和競爭存在不確定性,而且可能是很大的不確定性,才需要定位!定位的初衷,就是在同質化競爭和不確定性環境中迅速告知消費者:“我是誰,你為什么值得擁有我”。
關于“企業無法守住定位而被行業大鄂覆蓋”,這個觀點不值得一搏,你都被行業大鱷看上了,準備并購或注資入股了,恰恰說明定位策略讓你成功了!至于初步成功之后,如何構筑護城河,如何成為領導品牌或開拓等多的產品線,這已經是商業模式和發展戰略問題了。在生存階段啥好賺就做啥、跟風、打一槍換一個地方,掙快錢,確實用不上定位策略,但那樣的成功率是非常低的,現在已經是過剩時代!而執行好定位,認真做好產品和品牌,立足長遠,企業才可能真正走出生存階段。
大師遠去心智永恒
定位理論誕生于上世紀70年代,不斷演變和進化,中國的實踐更是豐富了其內涵和外延。尚上策(深圳)品牌營銷策劃機構及其創始人唐勇菊先生,就對定位理論進行了微創新。
“抽插定位”,是唐勇菊先生的原創。他認為,抽插定位,才是科學精準、有效落地的定位。
唐勇菊認為,定位是偉大的理論,說定位已經過時的,那是對營銷和定位的一知半解。而定位的前提,必須是對環境的充分認知,對競爭各方的客觀判斷。在定位之前,必須抽離亂象、抽離幻想、抽離現實、抽離自我、抽離競對,抽離媒介、甚至抽離產品和品牌本身!抽絲剝繭,你才能發現真相,你才能擁有真正的能量!這是需要真功夫的。
“抽”離之后呢,當然需要“插”位!如何做到精準、科學、有效、強力的“插”位,那才是完成了真正的定位!插位大家不會陌生,但如何插位,那是一門科學+藝術,插入更牛叉的產品買點?新形象?包裝?人群?渠道?每個維度又有六六三十六計!
定位理論創新
抽插定位,才是定位的真正真諦,沒有“抽”離,你的定位是自我陶醉或者是沒有震撼力的,沒有“插”位,那么你的定位還沒有完成動作,沒有精準的“插”位,你的定位動作根本就是不起作用!
抽插定位,是對定位理論的微創新,對此尚上策已經打造完成一套可量化的作業體系。這是一種針對強勢競爭對手的新戰略,旨在通過顛覆性的手法,打破市場上原有的競爭秩序,突破后來者面臨的競爭困境,使后進品牌拓展大市場、快速超越競爭對手,進而成為市場的領導者。(作者唐勇菊,深圳尚上策營銷策劃公司創始人,25年品牌營銷實戰專家,3家世界500強品牌顧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