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子兵法講:故善戰者,求之于勢,不責于人。在市場疲軟,銷量下滑的情況下,許多企業的經營者往往將責任歸咎于員工的不努力,試圖通過加強過程管理,降薪、減員等手段來改變局面,但往往收效甚微,甚至適得其反。因為企業的勢沒有了,也就失去前行的動力。
勢的范圍很廣,大的說是指國家經濟形勢、行業發展趨勢和市場變化態勢,小的說則是一個事件、一個熱點和一個機會。企業面對勢的態度也不一,主動造勢、順勢而為、逆勢而上、蓄勢待發。
對于借勢營銷已經是一個不陌生的話題,過去贊助奧運、航天、超女等熱門事件似乎是大企業們玩的游戲,離廣大中小企業總有些漸行漸遠,感覺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互聯時代到來,傳統媒體日漸西山,新媒體不斷涌現,人們突然發現視野廣闊了但信息卻變得繁雜了。熱點事件大量涌現,但又來去匆匆,如何抓主熱點事件,通過新媒體進行借勢營銷成為這些中小企業開始考量的事情,因為新媒體讓低成本推廣成為可能,而借勢營銷恐怕又是最事半功倍的一種方式。
關于對“熱點”事件新認識
1、熱點很多但實效減弱。
今天還在試衣間無節操的狂歡,明天又開始痛斥大師信仰的墜落,而回首又為電梯吞噬的生命感覺無常的酸楚 。網絡、微信、微博讓各種熱點迅速擴散、放大,而馬上又被新的熱點湮沒、覆蓋,而人們只能在談笑怒罵間風輕云淡。
2、熱點聚焦呈社群化、圈子化趨勢明顯。
有人關心明星的離合,有人關注股市的漲落,有人在憂國憂民,有人曬玩曬吃,一切皆因圈子。人們總想把自己關心的話題找人傾訴,與人共享,而現代新的溝通工具似乎找到了共鳴,一個個朋友圈、社群圈、俱樂部應運而生。
3、對“熱點”的論點多元化
新媒體給每一個人表達主張的機會和平臺,是否曲直任由其說,當然許多假象、謠言也參雜其中。
對于熱點事件,中小企業是否借勢、如何借勢,其實關鍵做好兩個事情:
1、出手要快,落點要準
一個熱點事件的出現、升溫和冷卻快則2-3天,慢則10多天,當事件發生應在第一時間內,首先要看此類事件關注的人群是否與自己的產品有較高的關聯度。其次表明觀點和態度應與主流觀點相符,代表正能量,否則成為眾矢之的,則適得起反。第三應先入為主,創意這個東西,一個人玩算新鮮,一群人玩就庸俗了。
讓你的公司或產品在準確的圈子出現,擬人化的發聲和行動若引起共鳴則達到借勢營銷的目的,因為營銷的本質先是認同了人才會認同你的公司和產品, 所以做企業,要先學會做人,這個人正直但可以有個性,善良但不乏幽默。
當年華為小米的互黑口水戰、農夫山泉的“標準門”事件把借勢營銷演變成一場企業自釀的危機事件。
2、潛移默化 潤物無聲
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,飛人劉翔摔倒的消息爆出之后,杜杜在官微發布了“最快的男人并不是最好的,堅持到底才是真正強大的男人!”,一來鼓勵劉翔不要泄氣,堅持到底,二來暗指用杜蕾斯可以延時。
2015年劉翔正式宣布退役,杜蕾斯又發布:‘我的跑道我的欄,just 杜it”,一語雙關。而加多寶則與自己的金罐換裝聯系到一起。“換一種方式冠軍,是時候,再出發了”
這兩例都成為新媒體下借勢營銷的經典,不是廣告勝似廣告。而這次天津大爆炸有家空調公司第一時間在朋友圈、微信群中進行促銷獻愛心,被質疑其動機甚至被踢了群。因為在以交流互動為主的微信圈中,直白的廣告越發被人排斥和反感。
借勢營銷是把雙刃劍,雖項莊舞劍,意在沛公,但且不可揮刀亂舞,而應劍指咽喉,一箭命中,所以中小企業不僅要培養幾個好劍客,精通互聯網、有創意的文案和設計,更要有企業自身準確的定位和方向。(孟梵)